说起吃,很多人就两眼放光,口水直流,甚至产生了一个流行词——“吃货”。这种对美食有独特向往、追求和品味的爱好者,不仅爱吃美食,还能在吃完之后说出个子丑寅卯。
“吃”自古以来就贯穿人类的生活,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也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丰富,成为层层递进的需求。而现在,“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黄帝内经》里的健康饮食密码,你都知道吗?三大原则送给你——
尽量吃“熟食”“热食”,少吃“生食”“冷食”
中医认为,火可以化热,热可以化气,所化之气就是阳气。通过火加工的食物,已经注入了火热之阳气,食用熟食、热食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而直接受益者就是人体的脾胃。脾胃在运化食物时会消耗自身的阳气,而食用熟食、热食可以补充脾胃的阳气,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人体的脾胃得到很好的温养和顾护。后天之本顾护好了,人体也就健康了。所以在《黄帝内经》中有“脾旺四季不受邪”之说。
“熟食”和“热食”是人们通过运用“火之力”加工而成,人类用“火”之力把“生食”加工“熟食”,大大减少了因为食用生食而产生的疾病,为人类种族的繁衍和延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反之,“生食”和“冷食”却不能有此功效,如果错把其作为平素饮食的主要对象,那么长期下来脾胃之阳必然受损,后天之本必然受伤,人体健康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饮食有节”,竟然不是“有节制”之意?
“饮食有节”出自《黄帝内经》开始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黄帝向岐伯求教“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了黄帝很多能够“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古之人做到了“饮食有节”。
现在来理解“饮食有节”的“节”字,很多人认为是“节制”的意思,就是说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要有节制,不能过度。这的确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但不是岐伯的本意。
黄帝岐伯的时代,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吃了上顿没下顿几乎是生活的常态。一旦有食物可食用,必然是能吃多少吃多少,哪里可能有要节制的想法?
故岐伯所言之“饮食有节”的“节”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节制”的意思,正确的意思应该是“节气”。就是说,吃的食物要顺应自然节气,也就是提倡食用“应季”食物。因为“应季”食物符合自然生长的规律,本身蕴含天地生化之气,人们食用这样的食物也可以顺应天地自然生化之气而得到养生和健康。
反之,若食用“反季”食物或违背自然节气,人工培养之食物,就会与天地自然生化之气相违背,从而损害人体健康。
饮食搭配,记住“四个五”
关于饮食的搭配,有无数见解和说法,而且“各说各有理”。其实《黄帝内经》清楚地给出了饮食搭配的原则,只要你遵循这个原则,无论怎样搭配都是正确的。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这句话是我们中医先贤对人类饮食结构的纲领性原则。
1.五谷为养
五谷都是种子类食物,是可以用来种植的,也就是说种子里面蕴藏了整个物种和植物的生命。人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用蕴藏着生命的种子来作为人们的食物基础结构,是用生命来养育生命。天地自然赋予生命的生生之气,只有五谷才有,这也是中医先贤把五谷作为人们饮食结构基础的重要原因。
所以,一定要记住,主食一定是用五谷做成的食物。
2.五菜为充
“充”的意思是“补充”。补充什么?补充不足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五谷为养作为人们饮食基础和主要部分的同时,应该选取蔬菜作为其次的部分,对五谷的主要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所以,对饮食结构有一个最基础的公式,那就是“主食+蔬菜=饮食结构的基础构架”。
这里有一个简单而不易被人们发现的道理。“蔬菜”大多数是绿色的,所以叫做“绿菜”。绿色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五色之青色,青色属春天,属木,在人体则属于肝,所以绿色与春天、肝木同属,食用绿色蔬菜可以使得人体的肝气得到疏达,这样就能够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健康。所以大家在平时吃饭时一定注意把自己的饮食结构调整为“主食+蔬菜”为基础的结构,这样才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饮食架构。
3.五畜为益
“五畜”指五种家畜,也就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肉类食物。首先要明确的是:人们食物结构中的肉类食物是指家养的牲畜,而不是野生动物。
其次,五畜在食物结构中是以“益”字出现的。“益”就是“好处”“有益”的意思,就是指适当食用五畜是在以五谷加五菜为基础的食物构架上进行锦上添花。所以,肉类食物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只是锦上添花的成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生肉Raw meats
由于现在人们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很多人错误地把肉类食物作为饮食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来对待,甚至已经形成了以肉食为主的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如此,必然会造成心血管和代谢内分泌方面的疾病。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五畜(肉类食物)对人体是有益的,但绝不能作为饮食结构中的主要成分。
4.五果为助
五果在饮食结构中的地位是排在最后的,起到辅助的作用。而目前,很多女性以食用水果为主,甚至把水果当做主食,认为可以“补充维生素,美容养颜,青春焕发”,这种观点是完全违背中医经典对饮食的认识的。
水果大多数都是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的生、冷状态,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尽量食用熟、热食物的原则相违背,长期这样会严重败伤人体脾胃之阳气,造成后天之本的损伤。少数水果虽性质偏热,但湿气较重,长期大量食用会使脾胃为湿热所困,最终还是败伤人体脾胃。
故大家同样要牢记,水果只是在人们饮食结构中处于最次要的地位,仅仅是在正确的饮食结构基础上进行辅助而已。
饮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故在神州大地之上饮食方法也千变万化,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但“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倡导的健康养生饮食原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只要掌握正确的健康养生饮食原则,无论在任何地域,饮食口味如何,都可以自己打造出符合自身饮食习惯的健康养生饮食结构。
愿所有人都能够在品味中华美食的同时,以天地自然之道来指导饮食结构,吃出美好,吃出健康!
本期作者:吴文笛
吴文笛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六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就职于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年。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全国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系云南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全国扶阳学术流派重量级人物吴佩衡先生之嫡重孙,为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三代学术继承人。师承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二代学术继承人吴荣祖教授。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慢阻肺、功能性腹痛、急慢性咳嗽、顽固性头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胃食管反流病、感冒、泄泻、慢性结肠炎、郁病、慢性咽炎、顽固性口腔溃疡、失眠、类风湿性关节炎、心悸、自汗盗汗。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jiankang/1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