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明星的相继离世,引发了广大舆论的热议。从雪梨到具荷拉,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明星,再到那些曾经遭受抑郁症折磨的国内外明星…抑郁症这个话题,已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赤裸裸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崔雪莉
具荷拉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毫无疑问,一个人之所以选择自杀,心里必然遭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但最终选择自杀,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倘若因为一个人的自杀行为引发了更多人的自杀,那更是社会的巨大损失。这并非危言耸听。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显示,自杀情绪可以传染,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当中。
因无法接受雪莉去世 具荷拉直播时痛哭
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自杀死亡者中约63%患有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中有40%人患有精神障碍。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行动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厌世悲观等,严重时会引发自杀行为。患者为什么想要自杀呢?
因为他们心中产生的孤独感,使他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唯有死才能够解脱。
但实际上,他们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想通过死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又渴望获得他人的帮助。
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要求”或“以偏概全”,或两者都有。
“绝对化要求”是个体的不合理信念,他们会主观地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以偏概全”指的是个体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常常使人过分关注某个困难而忽略其他的解决方法(所谓的“陷进去”)。
此外,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孤立无助,最后孤独地陷入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中,失去自我价值感。
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1、易感人群要防患于未然
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在中国,自杀成为了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也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相对于成年人会思想更加的活跃,也更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产后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极度烦躁,情绪不稳定,自卑,恐惧等异常心理,表现为常常突然哭泣,经常失眠,没有胃口,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易感人群的家人与朋友要能及时判断他们的情况,早发现端倪早治疗,患者也就少受更多的苦。倘若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还要承担不小的经济损失。
2、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经数据显示,在抑郁症的患者中,仅有9%的人到医院的心理科就诊过。
抑郁症的低就诊率反映出了我们社会对其的普遍误解。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对抑郁症有一种羞耻感,觉得得了这种病就是精神病,怕被人戴有色眼镜对待,因此不去医院就诊。但抑郁症本就不是能够自愈的病症,必须通过科学合理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治愈。
3、社会大众要给予抑郁症更多的关怀
媒体方面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来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倘若还是像原来那样,给抑郁症患者贴上“负面标签”,如“小心眼”、“矫情”、“软弱”、“心里有问题”,甚至是“危险人群”等等,无疑会使问题雪上加霜。
愿那些经历黑暗的人能被温柔以待,战胜疾病,迎接崭新的生活。
参考资料:
1、《自杀情绪也会“传染”的原因》
2、《媒体关注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不是“丢脸”的事》,潘佳宝《中国青年报》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jiankang/1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