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黄帝内经灵枢篇白话文版>第二十三篇热病

    热病有咽干,饮水多,时常惊悸不宁、不能安卧等症状的,当以针刺肌肉为主,用九针中的圆利针,刺五十九穴中与肌肉有关的穴位。

    本篇要点

    一、主要论述热病的证候、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二、简要说明偏枯与痱的鉴别点和治疗原则。

    三、指出热病禁忌针刺的九种证候。

    四、介绍了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

    五、简介了喉痹、癃等病证的治法。

    偏枯表现为半身不遂并且疼痛,言语没有改变,神志没有错乱,这是病邪在分肉腠理之间所致,治疗时宜温卧取汗,用大针刺,虚则补,实则泻,即可恢复正常。风痱表现为身体不觉疼痛,四肢弛缓不收,意识错乱但尚属轻微,说起话来,声音虽小,但还可以听明白。如此则可治疗,病情严重不能说话的,就不可治疗了。风痱病先起于阳分,而后入于阴分,治疗时应当先刺其阳经,再刺其阴经,并用浅刺的方法。

    热病已经三日,如寸口部脉象平静而人迎部脉象躁动的,可随证选取各阳经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以泻其表热,使邪气随汗而出,充实其阴而补不足。病人身体发热本很厉害,而寸口、人迎的脉象反现沉静的,就不可以针刺了。但凡还有针刺的可能,就当立即针刺,虽不能出汗,犹可泄其病邪。所谓不可以针刺者,是指有死亡征象的人。

    患热病已七八天,寸口脉象躁动,并有气喘、头眩症状的,应尽快施治,汗将自出,浅刺手大拇指之间的穴位即可。

    同样已经七八日,而脉象微小,现尿血,口干的,过一日半就会死亡。若出现代脉的,一天内就死。热病已经出汗,而脉象仍呈现躁动,且呼吸喘促,身复发热时,就不要再刺其肌表,否则易导致气喘加重而死亡。

    热病已经七八日,脉没有躁象,或虽有躁象,但力不大,也不数疾的,若三日中能有汗出,可望痊愈;若三日后仍不能出汗,第四天就会死亡。未尝出汗的,就不能通过肌腠进行针刺治疗。

    热病,发展到皮肤疼痛,鼻塞不通,面部浮肿的,应该用浅刺皮肤的针法,以九针中的镵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里选穴针刺。如果鼻部生有小疹子,就同样用浅刺针法刺肺经穴位,但不能针刺属火的心经穴位,因为心火能克制肺金。

    热病开始就出现皮肤粗涩,烦躁不安而发热,咽干唇燥等症,当治血脉,用九针中的镵针,在五十九穴里,选取与脉有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果出现皮肤肿胀、口干、出冷汗等现象,也是邪在心脉,当刺其血脉。但不能刺肾经穴位,因肾水能克心火。

    热病,有咽干、饮水多,时常惊悸不宁、不能安卧等症状的,当以针刺肌肉为主,用九针中的圆利针,刺五十九穴中与肌肉有关的穴位。其间若有眼角发青的,同样以刺肌肉取脾经穴,但不能取肝经穴位,因肝木能克脾土。

    热病,有面色发青,头脑作痛,手足躁动等症状的,应当刺其筋结之间,用九针中的锋针,刺其四肢末端的腧穴。如有抽筋拘挛,目生白翳的症状,同样治筋病取肝经穴位,但不能取肺经腧穴,因肺金能克肝木。

    热病,有屡发惊悸、手足抽搐、精神狂乱等症状的,应当刺血络,用九针中的锋针,立泻热邪,如因癫狂而使毛发脱落的,同样针刺血脉,取心经腧穴,但不能取肾经穴位,因为肾水能克制心火。

    热病,有身体沉重,骨节疼痛,耳聋而欲闭目的症状的,应刺于骨,可用九针中的锋针在五十九个有关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如果患骨病不愿吃东西、咬牙、耳呈青色,同样应取肾经穴位,但不能刺脾经穴位,因脾土能克肾水。

    热病,有痛而不知其处,耳聋、四肢弛缓不收,口发干,时有阳气偏盛而热烦,时有阴气偏盛而畏冷的,此乃热邪已深入骨髓,为不治之死证。

    热病,有头痛,鬓骨部位及眼区筋脉抽掣作痛,时常鼻出血的,此乃是热邪厥逆于上,应用九针中的钅是针,根据病情虚实,泻实邪之有余,补正气之不足。

    热病,有身体沉重,胃肠中热的,应用九针中的锋针,取脾胃二经的腧穴以及在下部的各足趾间的穴位,同时还可以针刺胃经的络穴,以调治脾胃之气。

    热病,有脐周拘急疼痛,胸胁胀满的,可取涌泉穴与阴陵泉穴,并用九针中的锋针,刺廉泉穴。

    热病而汗将出以及脉证相合而认为可用汗法去热的,当取手太阴经穴鱼际、太渊,足太阴经穴大都、太白刺之。针刺时用泻法就可以退热,用补法可使汗出。如出汗过多,可针刺内踝上横纹三阴交穴,以止汗。

    热病,汗已出,而脉象仍呈躁盛实乃阴脉虚弱至极的,为死证;若出汗之后,脉象转为平静的,愈后良好。若脉现躁象而不能出汗的,阴脉亢盛至极,亦是死证;若脉虽躁盛,而在汗出以后脉象转为平静的,是顺证,愈后必良。

    热病,不可以针刺治疗的死证有九种:一是汗不得出,两颧发赤,呃逆呕吐的;二是泄泻而腹部胀满极严重的;三是两眼视物不清、发热不退的;四是老年人和婴儿发热而腹部胀满的;五是汗不得出,呕吐而兼有下血的;六是舌根溃烂,发热不退的;七是咳嗽,鼻孔出血,汗不得出,或虽汗出而达不到足部的;八是热邪已深入骨髓的;九是发热而出现痉病情况的(痉病,就是脊背反张,手足抽搐,牙关紧闭以及牙齿相切等症状——译注)。凡上述九种证候,均不可以针刺。

    治疗热病有五十九穴:两手外侧各三穴,两手内侧各有三穴,左右共十二个穴。五指之间,各有一穴,左右共八穴。足小拇趾间也各有一穴。头部入发际一寸,向两侧旁开分为三处,每侧各有三穴,左右共六穴。再向上入发际三寸,两边各有五穴,左右共十穴。耳前耳后各有一穴,口下一穴,项中一穴,合起来共六穴。巅顶一穴,前发际一穴,后发际一穴,廉泉一穴,风池二穴,天柱二穴,共九穴。总计为五十九穴。

    胸中气满而呼吸喘促的,可针刺足太阴脾经在足大拇趾之端的穴位,距趾甲像薤叶那样宽。证属寒的,留针宜久;证属热的,去针宜疾。一旦逆气下降,喘安气间,即可止针。

    心疝病突发疼痛,可取足太阴经与足厥阴经,在这两经的血络上,针刺放血。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舌体卷缩,口干,心烦,胸痛,手臂内侧作痛,不能上举,应刺无名指端的关冲穴,其穴距指甲角像韭叶那样宽。

    眼球发红疼痛,病从眼内角开始的,取阴跷脉的照海穴刺之。

    风痉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症状,当先取足太阳经在腘窝中央的委中穴,并在表浅的血络上针刺出血。如腹中有寒,就兼取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

    小便不通,治疗时可取用阴跷以及足大拇趾外侧三毛上的大敦穴,并在肝肾二经的血络上针刺出血。

    男子腹胀满犹如蛊病,女子腹阻塞犹如妊娠,通身无力,食欲不振,当先取涌泉穴针刺出血,再刺脚面上有充血现象的血络,针刺出血。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lingshubaihua/656.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