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内经养生>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春

立春

黄帝内经立春养生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为每年公历的2月3~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春季开始了。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适当调养,使得阳气得以宣达。饮食上要多吃生发食物,像葱、姜、蒜、芽菜、萝卜、韭菜等。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节,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脱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立春时气温变化反复无常,大风常至,因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促使肝气亢盛,血压经常呈现大波动,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很多患高血压的老人应避免过分紧张、焦虑、抑郁,注意不要忘记吃降压药,大风天不宜外出,同时要注意调养精神,少生气,忌暴怒,不应过度疲劳。

春季乃万物复苏之时,也是病毒、细菌活跃的时期,流感、过敏性疾病等易在此时发生。另外,立春季节因风大,风邪入体侵袭肠胃,肠胃素虚的人,容易肠鸣腹泻,所以腹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立春节气的气候变化

立春万物复苏: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复苏,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想破土而出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气候日趋暖和,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这时适合踏青寻春。

气候仍以风寒为主:立春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频出现,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也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力敌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而在北方,冷空气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立春节气的人体反应

人体脉象为弦脉:随着地气的生发,人的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这个时候,人的毛孔正处在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气血从内脏向上走,植物的营养也开始从根部向外走,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初春时中医号脉,大多是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种绷紧向外张的感觉。

毛孔由闭合转向开放: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从闭合向开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发散。人体有自保功能,如果穿得少了,毛孔就自动闭合了。

立春节气的养生原则

春季养肝正当时:立春阳气生发,养肝能护阳。“肝喜调达而恶抑郁”,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

养肝重在疏泄:中医学五行还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成疾。养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立春饮食宜辛甘发散,忌酸收之味

不宜吃酸味食物: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适当多吃补肝养肝的食物:平时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补肝养肝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

多吃绿色蔬菜:饮食调养应进食清爽绿色蔬菜,提升阳气生发,进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可适当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葱、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此外,胡萝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可多吃。

春季常吃芽菜: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出去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推荐立春养生菜

虾仁韭菜:取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酱油、淀粉、盐、植物油、香油各适量。虾仁洗净,沥干水分备用。韭菜择洗干净,切3厘米长小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香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腌约20分钟备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盐,淋酱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此菜具有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的功效。韭菜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

蘑菇炒山药:取干蘑菇15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植物油、水淀粉、酱油、鸡精、盐各适量。先将蘑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泡菇水备用;同时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小片,芹菜洗净,切成相同大小的段;炒锅烧热放入油,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用适量水淀粉勾芡,再加入适量酱油、盐、鸡精调味即可。此菜健脾益气,可防止立春肝气旺伤脾。

宜用疏肝理气、防风药膳

立春时药物保健也要顺应节气,应选择有利肝升发、顺调的中草药,如首乌、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可入膳、入药,都是立春养生的好选择。

防风粥:春天可喝防风粥。将10~15克防风洗净入锅,熬煮数分钟,将药液过滤后备用;把50~100克大米淘洗干净后入锅,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后,在粥内加入防风药液,再放入洗净切碎的2根葱白,用小火稍煮后即可调味食用。中医认为,防风有祛风解表、祛湿止痛、祛风止痒之功。春季受了风寒后头痛鼻塞、周身酸痛的人都可食用。注意防风粥应趁热服食,服食后以稍稍出汗为宜。

芹菜制首乌瘦肉粥:取芹菜150克,制首乌30克,猪瘦肉末50克,小米100克,盐、鸡精、料酒各适量。将制首乌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备用;将芹菜洗净,取其叶柄及茎,细切成粗末状,待用;将小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加猪瘦肉末后烹入料酒,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调入芹菜末及制首乌末,拌和均匀,继续用小火煨煮20分钟,粥成时加盐、鸡精适量,拌匀即成。这款药膳具有滋养肝肾、平肝降脂的功效。

防治春天易犯的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生发密切相关。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也能预防高血压。从立春起,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高血压。所以,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

拔罐加食疗可治立春易患的头痛病

立春为冬春之交,时常有大风,如果生活起居未避风邪,以致诸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头部,使人体清阳之气升之不畅,浊阴之气不降,化为头痛。对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可用单纯拔罐法治疗。对大椎、风府、曲池三穴拔罐,留罐10分钟,每天1次,3次为1疗程。此法特别适用于风热头痛,症状表现为:头痛而胀,甚则疼痛如裂,伴有发热恶风,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可配合天麻炖鱼头药膳,天麻是防风药物,对治疗因风邪导致的头痛病很有效果。天麻药膳具体做法:将1个鱼头(鲤鱼、青鱼、鲢鱼的鱼头均可,重250克左右)去鳃、洗净放入大碗内,再将20克天麻洗净后切成片。接下来把天麻放入鱼头内,再加葱、姜、料酒、盐及清水适量,放入锅中隔水蒸至鱼头酥烂。

雨水

黄帝内经雨水养生法

每年公历的2月18~20日为雨水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这个节气的到来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会逐渐增多。

在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脾胃受损。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要防止身体受湿邪之侵,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才会起到养护脾胃的作用。

雨水时节,雨水的降临导致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化大,所以不要过早地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也要多锻炼身体,多到户外做深呼吸运动,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的人可吃玉屏风散,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防风、黄芪、白术。

雨水时节,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这类顽疾的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肩关节、腰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春雨纷飞,润物无声

万物争春:“雨水”一到,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完全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天气开始变得暖和,冰雪也融化成水,滋润万物,所有的生命都准备着绽放出新的活力。

雨量比冬季多:此节气代表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降雪减少,雨量增多。雨水节气到来,并不是说这一天一定会下雨,而是表示冬季少雨的现象将告一段落,从这一天开始,降水将逐渐频繁。

雨水到,农活忙: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如农谚所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北方小麦已越冬,开始返青,南方则雨水渐多,将开始插秧,到处都是一片春耕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人体反应

容易感觉疲劳: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皮肤毛孔、汗腺会产生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到了雨水时节,人们常常出现头昏脑涨、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觉的现象。那是因为气温回升,皮肤毛孔舒张,供血量增多了,而供给大脑的氧气则相应减少,就会感到疲劳。

抵抗力有所减弱:“雨水”的气温冷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初春的雨露会使室外温度骤降,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而抵抗力弱的小孩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咳嗽、感冒。

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

护脾胃,固本培元:人体一天所需的物质能量、气血、津液、精髓等,都靠脾胃产生,脾胃强健,脏腑的功能才会强盛。脾胃不仅生化能量,也是调节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脾胃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说明脾胃虚弱是百病滋生的主要原因。

防湿邪,不伤脾胃: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慎脱衣,避湿寒:初春阳气长,阴气退,气候日趋暖和,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但此时北方的阴气未尽,虽然温度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冰冷刺骨,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则会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感冒生病,要慎重减衣。

推荐雨水养生菜

猴头菇煲鲜鸡汤:净鸡1只,猴头菇250克,黄芪50克,姜15克,盐4克,植物油适量。鸡洗净斩块。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姜片,下入鸡块爆炒片刻,取出。黄芪洗净,与鸡块一同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沸,改小火煲2小时,拣去黄芪。猴头菇洗净,切片,放入鸡汤内滚熟,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具有补脾益气、助消化、抗肿瘤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眉豆花生煲鸡爪:取眉豆、花生、猪瘦肉各30克,红枣3颗,陈皮10克,生姜3片,鸡爪8只,冬菇5朵,盐适量。红枣去核;陈皮、眉豆、花生洗净,并稍浸泡片刻;鸡爪去皮、趾甲,洗净切开,焯一下沸水;猪瘦肉洗净,不必切开。上述全部材料一起加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大约10碗水),大火煲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即可。此汤健脾胃而不油腻,具有益气、消肿的功效。

宜用生发阳气的药膳

扁豆红枣粥:一些老中医养生家常推荐扁豆红枣粥补脾胃。扁豆红枣粥制作非常方便:15粒白扁豆、15颗红枣、150克小米,洗净,放入锅里,再加适量水,用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吃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糖。中医认为,白扁豆性甘味微湿,归入脾胃二经,有健脾和胃、化湿利尿、消肿、和中益气的功效。

山药粥: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的功效,春季食用,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又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免疫力。

贴敷治疗雨水时节易犯的风湿性关节病

春季是风湿病的好发季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即外界的风、寒、湿三种邪气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

治疗风湿性关节病可选择贴敷,贴敷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水平,扶助正气,既能治疗痹病,又能防止疾病的发生。此疗法可发挥药物、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因而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每5天贴1次,共贴3次,每次贴敷6~8小时,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穴位可选择下肢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环跳、昆仑,上肢肩井、手三里、孔最、合谷。

惊蛰

黄帝内经惊蛰养生经

惊蛰在每年公历的3月5~7日,这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七十二候中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时节还要防风痹。因为早春多风,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受风后容易发生关节肌肉酸痛,其特点是游走性的,可先后发生在肩、颈、腰等关节。养生方法是脱冬衣要晚,选择药物治疗时,可服舒筋活络丸或风湿骨痛丸等。这个时节最容易感染上病毒性疱疹,如带状疱疹,严重者会集中于腰部,俗称缠腰火丹,要及时治疗。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生发阳气的食物。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养脾食物,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惊蛰节气的气候变化

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惊蛰时节,冷空气尽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二者交替作用,显示出冷暖交替、风晴雨雪的天气特点。此时南方的阴雨天气开始增多;北方则是干燥多风,有时伴有沙尘天气出现。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可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需要防寒保暖,补充水分。

气温逐渐上升:“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节气的人体反应

肝火旺盛: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动怒,易患眩晕、中风等疾病。对年轻人来讲,因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所以,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滋阴清肝火。

皮肤病的高发时期:这个时期,风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过敏症也容易发生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症状为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

容易感染病毒: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肝病好发于此季,尤其是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除通过水、生活接触传播外,主要通过食品,尤其是食用未彻底熟透的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传播;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为做好预防措施,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管住口。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

提升气血,阴阳调和: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起来,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温热健脾,多甘少酸

应适当多吃温热食物: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香菜、生姜、葱,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可以驱散风寒,抑制病菌。

应少吃酸味食物: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之说。虽然适量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

应适当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可以辅助肝气。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润燥、补气血、解毒及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有助于脾的运化作用。性温味甘的食物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板栗;肉类如牛肉、鲫鱼、鲈鱼。

推荐惊蛰养生菜

花生鹿筋猪骨汤:取花生200克,鹿筋100克,猪骨500克,红枣6颗,生姜3片,盐、植物油、酱油各适量。花生去壳、红枣去核后,均洗净,稍浸泡;鹿筋洗净,温水浸泡至软;猪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约3小时,最后调入适量盐和植物油即可。花生、鹿筋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食用。此汤补脾暖胃、强筋壮骨。

肉末蘑菇烧豆腐:取猪肉50克,蘑菇30克,豆腐400克,酱油10克,葱、姜、盐、料酒、植物油各适量。将猪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净用温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沸水焯过备用;葱、姜洗净切末。炒锅烧热后放植物油加热,先把豆腐煎至两面黄,拨在一边,再下蘑菇、葱、姜、肉末,煸炒至透。然后将豆腐拨下,加入料酒、泡蘑菇的水、盐、酱油同烧,至入味即可。此菜补益气血、健脾醒胃。

宜用健脾润肺、清火解毒的药膳

野菊花饮:滋阴清肝火首选野菊花。野菊花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解毒的作用。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大,这时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可预防感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风火头痛,也可有效治疗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用菊花15克,黄芪、甘草各20克,开水冲,代茶饮,适用于咽痛干咳、头晕目眩等症。

党参黄芪粥:取党参10克,黄芪15克,大米100克,将党参、黄芪洗净后放入适量的水中浸泡30分钟。再用小火煮沸40分钟,去除中药后,放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此粥具有益气固表、增强体质的功效。

养眠忌怒,多做和缓运动

养足睡眠:人体的皮肤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惊蛰过后,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也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气温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因此,惊蛰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精力支持。

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悦:快乐的情绪会加快体内系统的循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伤肝,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惊蛰宜做和缓运动:春季的自然界呈复苏之势。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此时,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运动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若运动幅度大,运动量大,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应以和缓的运动为主,如走路、慢跑、打太极拳等。

重在保暖:惊蛰节气逢“九九”到九尽,冷空气活动还比较频繁,需要注意防寒。

牙龈疼痛拔合谷穴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大肠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拔合谷穴有清泄明阳、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的功效。一般宜用小号罐拔合谷穴,留罐10~15分钟。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治疗时应将手握成拳状后再拔,效果会更好。在合谷穴常拔罐还能保持大肠气血畅通,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预防惊蛰易得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

流感是这个节气最易发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体质弱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另外,也可选择中药预防。贯众、板蓝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

春分

黄帝内经春分养生经

春分为每年公历的3月5~7日。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春分这个节气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这一天,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养生上,因为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频繁,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剧变时,如果人体不能适应,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就容易生病,像眩晕、失眠、月经失调、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

春分时节,旧病容易复发。这是因为春分时,人的气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人体随着气温升高,阳气越来越盛,大量气血从里向外走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故疾,如心脏病、关节炎。肾阳不足的人,春分还易得五更泻。因为,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节,人体内阴阳随着节气开始“争斗”,对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患者一般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发病时间一个是凌晨5∶00~7∶00腹泻,另一个是餐后泻,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泻。这类患者平时可常喝干姜炖鸡汤。对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

春分节气的气候变化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是说春分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有闪电。

春分一到,雨水也开始明显增多,平均地温已达到10℃以上,人们明显感觉到阵阵暖意。而春分节气过后,气候变得温暖,雨水也更加充沛,阳光非常明媚。“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分节气的人体反应

气血活动加强:在春季,新陈代谢最活跃,人体血液正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激素水平也呈现高峰。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关节炎进入多发期:在这个节气,尤其中国南方地区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情绪容易不稳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但对于部分人来说,3~5月是心理疾患高发的月份。春天潮湿阴郁,时而晴暖,时而阴雨,容易使情绪起伏不定。如果神经系统适应变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敏感多疑、失眠、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易疲劳等。

肝气开始亢盛:由于气候温和,人们开始喜欢到户外参加各种活动。这时肝脏所藏之血开始流向四肢,人们的精神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

春分的养生原则

保持阴阳平衡:养生应该因时而变。根据时节的变化改变养生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这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人的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

只要设法使太多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加强运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除了保障脏腑、气血、精气等器官生理运动外,也要保持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和谐一致,达到“供销”关系的平衡。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是到郊外踏青运动的好时候,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增强体质。

健脾祛湿,寒热均衡

健脾祛湿: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弱,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性食物,多吃辛味食品。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而且春季雨水多,湿气重,饮食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暑。饮食上可多吃姜、葱、怀山药、枸杞子、土豆、菜花、荞面、鸡肉、鲤鱼、鲫鱼等。

保持寒热均衡: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饮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鱼、虾,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另外,春天肝气旺可伤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甜味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以养脾,如番茄、柠檬、橘子等。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时节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助阳类菜肴配上滋阴食材一起食用,多吃甜少吃酸以养脾,都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推荐春分养生菜

山药扁豆鲤鱼汤:取白扁豆30克,怀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500克),盐、料酒各适量。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白扁豆洗净;怀山药洗净切块。将鲤鱼入锅加水适量,与白扁豆、怀山药、干姜同煮1小时,加入盐、料酒适量调味即可。此汤可健脾祛湿。

核桃仁炒韭菜:取核桃仁100克,韭菜300克,植物油、盐、白糖各适量。将韭菜切成段;锅内放油加热,放入核桃仁炒至金黄色捞出;改用大火放入韭菜段煸炒至九成熟后,加盐,放入核桃仁,加白糖,煸炒几下即可。此菜可健胃、补血、润肺。

药补宜润肺为主,兼顾脾胃

天冬萝卜汤:先将天冬15克切成两三毫米厚的片,用约2杯水,以中火煎至一杯量时,用布滤过,留汁备用。再将火腿150克切成长条形薄片,萝卜300克切丝,锅内放鸡汤500毫升,将火腿片先下锅煮,煮沸后,放入萝卜丝,并将煮好的天冬药汁加入,盖锅盖煮沸后,加盐调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前可调入葱花、鸡精。天冬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萝卜可通气助排便。此汤可润肺健脾胃。

柴胡苋菜豆腐汤:柴胡10克,苋菜500克,豆腐1盒,盐5克。柴胡洗净,加水5碗熬汤。将苋菜洗净切段,豆腐切小方块。待柴胡汤熬剩下约3碗水时下豆腐和苋菜,煮熟后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在春分时节饮用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更好地发挥肝脏解毒的效果,可保护肝功能。

生姜红糖饮可治老人春分易患的五更泻

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早上5∶00~7∶00的时候,一些老人会从睡梦中醒来,冲向厕所拉肚子,有的人还伴有腹部的一种阴寒凝滞的冷痛,腹泻以后这种冷痛的情况才得以缓解。中医认为,这种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了命门火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腹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再加上这个时候昼夜温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泻。春分时天气温差大,人们很容易着凉,也会引起腹泻。

对于五更泻,多喝生姜红糖饮是有效的治疗办法。可以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另外,五更泻还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预防容易在春季复发的精神类疾病

人心情不畅,情志抑郁时,自然会影响到肝脏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气不疏,郁热化火,就会扰乱神明,最终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进而“气血凝滞脑气”,人就会焦虑狂躁,这也是一部分精神类疾病发病时的表现。

春分时节,可以用刮痧方法预防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刮拭时,用刮痧板的长边,与皮肤成45°,刮拭背部右侧,要从内向外刮拭;再沿着胸部肋骨走向慢慢刮拭右侧的肝胆区,重点刮拭期门穴,中等力度,方向是由内至外。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清明

黄帝内经清明养生经

清明在每年公历的4月4~6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时叫踏青)的好时候。此时气温升高,又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那么如何与自然同气相求?饮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人的许多病都是因为在饮食起居中逆于自然而生。

春属木,肝属木,在此节气中肝阳易亢,清明节气前后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现代医学也证实,春天的气候变化大,心脑血管病患者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头痛、头晕、失眠的症状,还易发作心绞痛。

在精神调养方面,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的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清明节的气候变化

雨水增多:清明,取其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大地正呈现出桃花初放、杨柳低垂的清秀景致。此时的天气,除交接的那几天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基本上不会再出现降温的天气。但这一节气的明显特征是多雨。

气候温暖: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0℃以上。“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春意正浓;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开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节气的人体反应

过敏性疾病增多: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的花粉会在空气中飘浮,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会引起过敏性疾病。

疾病多发:阴雨天气压低,空气中氧气相对减少,使人感到沉闷,人们有时会感觉血压升高,呼吸不畅,还可能诱发其他多种疾病。

清明节气的养生原则

呼吸新鲜空气:清明是外出踏青的最佳时节,此时不仅能游览山水,还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尤其是郊外的空气中含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离子,吸入人体后不仅能作用于末梢感受器官,调节大脑神经系统,还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及肺的换气功能和造血功能,从而使人感到大脑清醒,精神振奋。

警惕过敏:花粉的传播程度跟湿度、温度和风速有很大关系,春暖花开时节,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所以,在春天花粉扩散的高峰期,特别是在大风或天气晴好的日子,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应减少外出。清明时期,万物抽芽,百花吐蕊,花香四溢,过敏性体质的人更易皮肤过敏。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病等,也都是这个节气的高发病。这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的中药及维生素C等,如出现气粗、呼吸困难的要立即就医。

多吃新鲜蔬果,清补养肝

多食新鲜蔬菜:清明时节的养生注重与自然同气相求,应多食用当时、当季、当地产出的水果。这类水果与当地、当时的季节相适应,能帮助人体自我调节。这时应多吃韭菜、香椿、荠菜等时令蔬菜,以及红薯、白菜、萝卜、芋头等具有温胃祛湿作用的蔬菜。

清明时宜清补: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往往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发麻,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湿之外,还要适当养血舒筋。这里特别推荐桑椹薏苡仁炖白鸽,此汤既利水渗湿,又养血舒筋,同时还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不燥不凉,是春天补益的良品,同时还能辅助治疗血虚风痹。如肩关节凝痛,伴有上肢麻痹、面色晦黄、头昏、耳鸣等,这些都属于血虚风痹症。清明时多饮用,效果更显著。

推荐清明养生菜

荠菜冬笋:取净熟冬笋300克,荠菜100克,熟胡萝卜20克,盐、鸡精、植物油、水淀粉、鸡汤各适量。净熟冬笋切成片状;荠菜择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过凉后挤出水分,切成粗末;熟胡萝卜切成末备用。锅内放油烧热,投入冬笋块略炒,加入鸡汤、盐、鸡精,烧沸后放入荠菜、水淀粉勾稀芡,开锅后放进胡萝卜末,装盘即可。此菜具有降压、清热、利尿的作用。

口蘑白菜:取白菜250克,口蘑100克,酱油、白糖、盐、鸡精、植物油各适量。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的段,口蘑洗净,一切两半。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段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白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鸡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热除烦,还可益胃气、降血脂。

药膳调养以养肝舒筋最为重要

因清明多雨水,气候忽冷忽热,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所以药物调理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以养肝舒筋最为重要。

山药决明荷叶饮:山药决明荷叶饮,可补益肝肾、滋润血脉、降血压。清明时节如果风动肝火,引起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就可将30克荷叶放入纱布袋中,与15克决明子水煎15分钟,再放入60克切成小丁的山药,小火煮10分钟,过滤留汁,分为早晚服用。每日1剂,效果非常好。此饮具有补肝肾、舒筋脉的功效。

老人补肾舒筋茶:有的老人因为肝肾不足、阴血虚弱引起的步履无力、腰膝酸痛等,就可以用石斛、牛膝、木瓜各15克,枸杞子30克,菟丝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效果非常好。此茶具有补肝肾、舒筋脉的功效。

清肝泻火养阴明目茶:将10克枸杞子、3克菊花、20克决明子同时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可当茶喝,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这道茶还有降压降脂的作用。

清明多备衣,保暖有方法

清明时节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这一节气中对呼吸系统疾病要予以高度重视,不要过早换单衣,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谨防感冒。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更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这个时节的天气随时可能转变,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时穿脱的外套。如果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一般会有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时宜辛温解表,这时应多喝姜汤驱寒气防感冒。

拔罐可治肩周炎

取坐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肩部肩井穴、天宗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在涌泉穴进行足罐拔罐,留罐15~20分钟。也可用单纯罐法,在患侧部位压痛点上拔罐,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侧卧位,先按揉压痛点,再用闪火法吸拔痛处及肩部周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清明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由于人体肺气虚,卫气不固,气温变化频繁,再加上春季人体皮肤毛孔舒张,腠理疏松,不注意保暖,风寒乘虚而入所致。因此,每年这个节气,过敏体质的人都应尽量减少外出,减少与花粉、干草、落叶等的接触,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另外,还可取煅鱼脑石10克,冰片3克,研末和匀,取少许吸入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香油再吸入。

清明时节谨防过敏性哮喘病

清明是桃花、樱花等开放的时节,出门踏青的人又多,导致过敏性疾病成了高发病。

过敏性哮喘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打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一般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

过敏性哮喘发作期,可以饮用名方射干麻黄汤,用射干、半夏、冬花、葶苈子、款冬各10克,麻黄8克,生姜30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鱼腥草、野荞麦各30克一起煎汤饮用,每日吃1服。痰黄加黄芩10克,痰多加陈皮、白芥子各10克,怕冷加荆芥、防风各10克。

待发作期过后,症状有所缓解,则可用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防风、白术、陈皮、山茱萸各12克,补骨脂、款冬、冬花各10克一起煎汤饮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再加紫河车10克,每日吃1服。

此外,哮喘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时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24小时内不能超过8喷,否则毒副作用会明显增加。

谷雨

黄帝内经谷雨养生经

每年4月19~21日是谷雨节气。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谷雨节气中雨水较多,有关节痛的人此时常常疼痛加重,生活起居中应注意保暖防寒,锻炼身体。谷雨养生还要防病毒流行,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要少到公共场所,多开窗通风,注意日常消毒,多锻炼身体等。另外,谷雨季节还是皮肤湿疹病的高发期,这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就很重要。

这个时期,人们外出频繁,全身阳气易生发外越,特别是阴虚患者,多因虚阳上扰,人体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干目涩、耳鸣等症,润养脏腑十分有益。谷雨养生首当育肾养阴,滋肾水涵肝木。谷雨前后应多食用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香蕉、甘蔗等;其次要平抑肝阳,育肾柔肝;同时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注意对脾土和肾阴的滋养。

谷雨节气的气候变化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戴任降于桑”。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提醒人们该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任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节气的人体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较强烈:气候处于湿热交蒸状态,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虽然雨水较多,但也有一段时间处于干旱之中。所以风湿、眩晕、癣疮等症也极容易发生。

脉象如游鱼:谷雨时节的气候不温不火,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故气血活动也介于夏冬之间的状态。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就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好像鱼儿游在水波之中。

谷雨节气的养生原则

谷雨时节防神经痛: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因此这个时候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日常起居应做好防范工作。

过敏性体质需谨慎:由于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人应注意预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防胃病:谷雨时节,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也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状态。其实人体在每个季节交替的前18天内,都会处于这种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使身体能够适应下一季节的气候变化。可是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胃病的易发期。胃病一般是指慢性胃炎与溃疡病。保持心情舒畅可减少胃病的发生率。

疏肝清热,健脾祛湿

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黄瓜、蒜薹、杨梅、番茄、木棉花等。还可多进食冬瓜、土豆、扁豆、香蕉、菠萝、鸡蛋、鲫鱼、猪肉等健脾祛湿的食物。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谷雨要除湿: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出体内的湿热之气,与外界达到平衡。

吃香椿正当时: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应注意的是,因鲜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在食用前应先用沸水焯一下,亚硝酸盐就会融在水里了。

推荐谷雨养生菜

牛肉蔬菜汤:取牛肉、牛骨各500克,西芹200克,洋葱、土豆、番茄各50克,葱段、姜片、盐、料酒各适量。牛肉切大丁,焯水后捞出;洋葱去外膜并切除尾部,切片;土豆去皮,切块;西芹切大段;番茄去蒂,洗净切块。锅中放水加入牛骨、葱段、姜片,以大火煮沸后,将剩余材料及料酒一起放入锅中,待煮沸后,改以小火将牛肉煮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具有补中益气。

排骨汤:取猪排骨250克,鸡精、料酒、盐、葱白、姜片各少许。猪排骨洗净,剁成块。将排骨块下锅干炸10分钟,待排骨水分炸干呈灰白色时,加入盐、姜片略烧。起锅盛入沙锅内,加清水约450毫升,置大火上煨2小时,再加入鸡精、料酒、葱白,移沙锅在中火上,继续煨30分钟即可。此汤能滋阴强体,比较适宜春天食用。

宜用清热祛湿的汤粥药膳

谷雨养生汤:此方为清代名医吴鞠通名方。用鸭梨1/2个、荸荠5个、莲藕30克,或用甘蔗50克切碎与鲜芦根15克、麦冬15克一起用沙锅煎取药汁1000毫升,于谷雨当天的9∶00~11∶00和17∶00~19∶00各取汁500毫升适温饮用,可加冰糖调味。

冰糖百合怀菊粥:冰糖百合怀菊粥可提高睡眠质量。将百合20克,使用前提前泡发;怀菊花6~8朵,提前泡发;大米、小米适量,淘洗干净。水开后,加入大米、小米煮到比较绵的时候,将泡过怀菊花的水过滤杂质后倒入粥里一同煮,接着再倒入泡好的百合、怀菊花,加冰糖,煮上几分钟就可。此药膳中的怀菊花清肝明目、解泻消毒,百合润肺、止咳,两者共用能提高睡眠质量。怀菊花是“四大怀药”之一,有平抑肝阳、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解毒消肿的功效,其花小、色白,稍透紫色、黄心、香味馥郁,是最佳的药用菊花。

注意天气,早晚加衣

谷雨节气,风湿、眩晕、癣疮等症极易发生。这时的天气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现象,早晚要保暖,避免不必要的疾患发生。总之,注意调养情志,合理饮食,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否则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侵入体内。

针灸治神经痛,浴足温经通穴

肋间神经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会出现胁痛的症状。治疗以疏肝行气,活血通络为原则。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治疗坐骨神经痛以疏通经络气血为主,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针灸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浴足温经: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双足放于水中,温经通络5~1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5~10次。再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次。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谷雨节气当令及前后各一天,酉时至戌时,也就是18∶00~21∶00时,进行浴足温经最佳,此时为治疗胃经疾病的最好时机。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neijingyangsheng/2289.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