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本篇要点
一、指出五脏与其所合的脉、筋、皮、肉、骨以及色、毛、发、爪、唇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二、叙述了五味、五色、五脉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说明脉、髓、筋、血、气在生理上的所属关系以及血液一般功能和发生病变的情况。
四、说明大谷、小奚谷皆是卫气所留止的部位,运用五决的方法、根据五脏的脉搏来诊断疾病。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涩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有生机,其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行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腧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重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月真胀,支撑胸膈胁肋,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专家点评
本篇论述诊法,在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尤重色诊、脉诊。所谓“五脏之象”,“五脏相音”,“五色微诊”,“得之醉而使内也”及“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等,提示望、闻、问、切必须全面诊察,缺一不可,而“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则明白无误地指出,切脉和望色相结合,是四诊的重点所在。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suwenbaihua/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