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黄帝内经素问篇白话文版>第三十八篇咳论

    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的,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受了寒邪,便能得病。若轻微的,则发生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

    本篇要点

    一、咳嗽的病变,固属于肺,而五脏六腑的病变,又都能影响于肺,使之功能失常,发为咳嗽。

    二、咳嗽发病与四时有很大关系。

    三、咳嗽日久不愈,脏病可以移腑。

    四、指出咳嗽的治疗原则。

    黄帝问道: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行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这是肺咳的情况。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

    黄帝道: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甚至唾血。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喉中好像有东西梗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黄帝道: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受病的?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例如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至呕出蛔虫。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胆汁。肺咳不愈,则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状,咳而大便失禁。心咳不愈,则小肠受病,小肠咳的症状是咳而放屁,而且往往是咳嗽与失气同时出现。肾咳不愈,则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而遗尿。以上各种咳嗽,如经久不愈,则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凡此咳嗽,不论由于那一脏腑的病变,其邪必聚于胃,并循着肺的经脉而影响及肺,才能使人多痰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黄帝道:治疗的方法怎样?岐伯说:治五脏的咳,取其俞穴;治六腑的咳,取其合穴;凡咳而浮肿的,可取有关脏腑的经穴而分治之。黄帝道:讲得好!

    专家点评本篇是《内经》讨论咳嗽的专篇,文中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咳嗽的成因、机理、辨证分型、证候表现、传变规律,以及针刺治疗原则,提出了“肺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等著名论断。

    咳为肺之本病,这是《内经》一贯的思想,不仅如此,《内经》还从整体观的高度提出了“五脏六腑皆能令

    人咳,非独肺也”的论点,从而形成了五脏六腑咳的辨证方法。

    五脏六腑咳是五脏六腑先受邪气,后传邪与肺,影响肺的气机失调而形成。另一方面,肺脏先病,久咳不愈,亦可影响它脏,并发它脏病变。故原文强调“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治疗上原文提出了“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的针刺治疗原则。治其俞,取五脏之俞穴;治其合,取六腑的合穴;治其经,即兼有浮肿的,再加刺其经穴。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suwenbaihua/537.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