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黄帝内经素问篇白话文版>第四十八篇大奇论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

    本篇要点

    一、论述了某些奇病的脉象,并分析其病机和预后。

    二、对脏腑、经脉精气衰败而出现的十四种死证脉象作了形象化的说明,并预计了其相应的死期。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

    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肝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髀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证;均见小而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

    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证。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证。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

    脉来喘息,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脉来如浮波之合,像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息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去或来,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来如倾颓的腐土,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白蘽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

    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仅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专家点评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的脏腑辨证基础,其实早在《内经》虽未明确提出“脏腑辨证”四字,但其理论雏形业已形成。本篇分列五脏有余、不足的证候具有提纲挈领的示范作用,并进而提示了补虚、泻实的治疗法则。另如《素问·咳论》、《素问·痹论》、《素问·风论》、《素问·痿论》等篇章,均明确提出对咳、痹、痿、风等病从五脏六腑分证进行辨治,这难道不是后世所说的脏腑辨证吗?

    所谓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对疾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的一种辨证方法。本篇所说的神、气、血、形、志的有余、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的虚实证候。脏腑辨证要求既定性又定位。定性是判定证属何种性质,是寒或热,是虚或实;定位是指病变归属何脏何腑,这是脏腑辨证的基本特点。“笑不休”和“悲”均属情志异常、属神的病变,心藏神,故可定位于心。心气有余,神气散漫不敛,故见“笑不休”,这是心的实证,可见于心火亢盛,或痰火扰心,或瘀热扰乱心神等病机;心气不足;心神弛缓,神气不足,故“悲”,这是心的虚证,可见于心血不足、心气不足等病机。这是虚实定性。因此,本篇可以认为开脏腑辨证之先河,足堪后世垂范。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suwenbaihua/547.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