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医宗金鉴>痢疾总括

1。大瘕小肠大肠泻,肠癖滞下古痢名,外因风暑湿蒸气,内因不谨饮食生。白痢伤气赤伤血,寒虚微痛热窘疼,实坠粪前虚坠后,湿热寒虚初久称。

【注】大瘕泻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也。小肠泻者,溲涩而便脓血,少腹痛也。大肠泻者,食己窘迫,大便色白,肠呜切痛也。肠癖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胀闭塞,下为飧泻,久为肠癖,腹痛下血也。滞下者,积汁垢腻,与湿热滞于肠中,因而下也。此皆古痢之名也。然痢之为病,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小便赤涩。里急者,腹痛积滞也。后重者,下坠气滞也。小便赤涩者,湿热郁滞也。皆因外受风暑湿蒸之气,内伤生冷饮食过度而生也。白痢自大肠来。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故属伤气也。赤痢自小肠来,小肠与心为表里,心主血,故属伤血也。寒闭痛甚,寒开痛微,痢开痛减,故痛微也。虚者少气,气无壅滞,故亦痛微也。

热者多实,性急不得舒通,故窘痛甚也。后坠下迫肛门,粪出坠止,为粪前坠,乃滞也,故曰实坠。粪出更坠,为粪后坠,非滞也,故曰虚坠。初痢多属湿热,久痢多属寒虚也。

噤口痢 水谷痢 风痢 休息痢 热痢 寒痢 湿痢 五色痢2。噤口饮食俱不纳,水谷糟粕杂血脓,风痢坠重圊清血,休息时作复时停,热痢鱼脑稠粘秽,寒痢稀澥白清腥,湿痢黑豆汁浑浊,五色相杂脏气凶。

【注】噤口痢者,下痢不食,或呕不能食也。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也。风痢者,似肠风下清血而有坠痛也。休息痢者,时发作时停止也。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腐尸臭之气则凶。

痢疾死证

3。水浆不入痢不止,气少脉细皮肤寒,纯血噤口呕脏气,身热脉大命难全。

【注】下痢不止,水浆不入,气少脉细,皮肤寒,死于阳绝也。下痢纯血,噤口,呕逆脏气,身热脉大,死于阴绝也。

仓廪汤 大黄黄连汤

4。初痢表热宜仓廪,里热冲心大黄连,寒痢理中诃蔻缩,附白桂赤不须言。

【注】初痢有表证发热者,不宜攻之,法当先解其外,用仓廪汤汗之。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法当先攻其里,用大黄,黄连,好酒煎服攻之。寒痢宜用理中汤,加诃子,肉蔻,缩砂。白多者加附子,赤多者加肉桂也。

芍药汤

5。初痢内外无大热,芩连枳木芍归榔,桂草尿涩滑石倍,痢数窘痛入大黄。

【注】初痢外无表热,内热不盛,宜用芍药汤。即黄芩,黄连,枳实,木香,芍药,当归,槟榔,甘草,肉桂少许也。小便涩赤加滑石。

下痢次数无度,下坠痛甚,入大黄也。

香连和胃汤 参连开噤汤 贴脐法6。痢疾下后调气血,宜用香连和胃汤,黄芩芍药香连草,陈皮白术缩砂当,赤虚更加椿榆炒,白虚参苓共炒姜,噤口参连石莲子,贴脐王瓜藤散良。

【注】痢疾攻后病势大减,宜调气血,用香连和胃汤,即黄芩,芍药,木香,黄连,甘草,陈皮,白术,当归,缩砂也。赤痢下血多虚者,当涩之,加炒椿根白皮,炒地榆。白痢日久气虚者,加人参,茯苓,炒干姜以补之。实而噤口堪下者,以大黄黄连汤下之。不堪下者,内以人参,黄连,石莲子煎汤,徐徐服之,下咽即好。外以贴脐王瓜藤散,即王瓜藤,茎,叶经霜者,烧灰香油调,纳脐中,即有效也。

真人养脏汤

7。久痢寒热乌梅治,寒虚滑痢养脏汤,参术肉蔻归诃桂,芍药罂粟草木香。

【注】久痢脏有寒热不分者,宜用乌梅丸调和之。寒虚滑脱者,宜用养脏汤温补之,即人参,白术,肉蔻,当归,诃子,肉桂,芍药,罂粟壳,甘草,木香也。

香连平胃散 胃风汤

8。水谷调中益气治,湿痢香连平胃方,虚湿风痢胃风治,桂粟八珍减地黄。

【注】水壳痢者,乃脾胃虚,腐化不及,宜调中益气汤。湿痢宜木香,黄连,合平胃散方。湿而虚者,宜用胃风汤,即肉桂,粟米,八珍汤减地黄也。

五色痢休息痢治法

9。五色休息皆伤脏,涩早滞热蕴于中,补之不应脉有力,日久仍攻余法同。

【注】五色,休息二痢,皆因用止涩药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用一切补养之药不应,则可知初病非止涩太早,即下之未尽也。诊其脉若有力,虽日久仍当攻也。其余治法,与诸痢同。


本章节地址: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cn/yizongjinjian/12199.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